2015-03-31来源:转载点击量:3384
在大兴芦城工业区,笔者来到坐落在此的天普南厂区采访程翠英。作为2006年太阳能行业惟一的北京名牌———天普的创建人,程翠英给笔者的印象是“阳光丽人”:漂亮、精干、热情、爽朗,虽人到中年,但其言行中仍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活力,心中总似有一团火,燃烧着自己,也感染着他人。
走进天普太阳能企业,让人时刻感受到这个太阳能领军企业的“矢量内力”。程翠英这个专注的太阳能开拓者和创新者,19年前与太阳能结缘,是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19年后,建中国第一座奥运新能源示范专项大楼和北京市最大规模的太阳能产业和储备基地,则是因为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产品、利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品牌的成长让我们确实体会到:太阳能这种绿色能源一定能创造出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奇迹……
程翠英告诉笔者,天普有一个新能源理念,在能源紧张时,人们通常“做加法”,增建电厂,扩大装机容量,这其实是扬汤止沸。应该“做减法”,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开源与节流并重,开源是开拓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减掉常规能源,这样一出一入收益不止双倍。谈到建设生态建筑,程翠英认为,可再生能源是永续性能源,“其它资源每天在减少,而太阳在升起”。8年前,天普就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太阳能建筑,一个300m2的小房子,上面装了很多的太阳能模块,用来做热水。当时建造时,国内许多杂志报道了这个小房子,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建筑,后来天普始终在做这个事情。“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超越。”程翠英说,首先从国民意识上讲,生活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舒适、健康、生态的建筑,这就是生态建筑发展的大方向;其次,科技要发展。现在很多房子还不敢用太阳能,甚至建设部门还有一些条条框框,限制使用太阳能。原因就是在产品技术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这就是企业未来要做的事情。产品质量、产品运行、与建筑的美观结合等,这些也都是企业、建筑方、设计单位要去考虑的问题。
那么,未来人们的办公能耗是否能够全部由太阳能和绿色能源提供?在天普,笔者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图景:即将建设的北京太阳能产业联盟项目建筑面积逾6000平方米,局部六层,因地制宜采用天然气与太阳能二元复合系统为建筑能源,提供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三联供和部分办公用电,其设计,给人一种自然资源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感觉。
从长期来看,虽然使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和光热系统,与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比较而言,总体运行费用相对低廉很多,并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但是太阳能光电系统往往需要一次性的巨额投入。这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消费者和使用单位无论从资金还是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而程翠英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从光热系统、光电系统的投资情况来看,前者收回成本大约需要5年,后者较长,但其使用期限最少是10年和25年,并且这两种系统的维护费用很低,具有长期投入价值。从长期来看,其使用成本较化石能源要低廉一倍以上。
天普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连续6次升级,这来源于始终如一的创新理念、科技人才的聚集优势和每年大量的科技投入。“什么都可以省,但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训的费用不能省。只有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才能使品牌形象、市场形象、客户价值得以提升,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释放市场压力。”言必称新能源的程翠英坚定地认为。
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已经成为程翠英的习惯,她告诉笔者,她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农村生活的人们每天都能洗上澡。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程翠英也有她自己朴实的理解:“企业的责任,首先是把企业做好,因为只有企业做好了,才能以企业的名义搞一些慈善事业,做企业就和做人一样,不能光看眼前或者今天、现在有没有盈利,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盈利,或者给企业提供价值,或者做的事情对社会有利。”
上一篇: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
上一篇:老板是善于整合资源的人